外建立兴农撕掉水果评丨品品牌,农产洋衣

三农大小事,尽在兴农评。兴农
国产葡萄披上“洋外衣”,评丨品品牌撕从6元一斤暴涨到66元;替换标签后,建立南非橘子立刻“变身”澳柑;包装盒上印满日文的农产秋月梨,实则来自山东……近日,掉外据央视新闻报道,洋水果一些不法商家通过虚假宣传和标签欺诈手段,兴农将国产水果伪装成进口水果,评丨品品牌撕进行溢价销售,某些水果的价差甚至能达到5-10倍。
近年来,市场上悄然兴起一股“进口热”,部分国产农产品摇身一变,贴上了“洋标签”,身价陡增。这一现象不仅反映市场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更深层次地暴露部分消费者心中的某些倾向——盲目追求“洋品牌”,忽视本土产品的质量和价值。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一些消费者认为外国商品更加高端和优质,消费也更有面子,这种观念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所谓的“进口崇拜”。当面对“日本阳光玫瑰”这类产品时,即使价格高昂,也愿意为此埋单。
另一方面,在消费市场中,“本土货”比不上“洋品牌”,也提醒我们,农产品品牌建设迫在眉睫。在我国农业发展和消费市场培育的过程中,“本土货”的品质确实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比不上“进口货”,或者说品质媲美甚至超越“进口货”的“本土货”产量稀少,供不应求,无需品牌效应。在这种背景下,“进口”成为优质农产品的标签。要彻底打破“洋外衣”现象,在提高“本土货”品质、建立“本土货”品质不比“进口货”差这种意识的同时,应尽快建立农产品品牌,包括区域品牌、企业品牌等,全面推进质量兴农、品牌强农。
其次,普通消费者可能缺乏足够的专业知识和途径来辨别产品的真实来源和质量,尤其是在食品领域,产地、种植方法等因素直接影响产品品质。商家正是利用这一点,通过夸大宣传和模糊产地信息的手法,成功营造了一种假象,给国产水果披上了华丽的“洋马甲”。
这种假冒进口水果的乱象不仅侵害了消费者的权益,也存在不正当竞争,破坏了市场秩序,对国产水果及果农都是伤害。另外,假冒进口品牌,也是一种侵权行为。
对此,除了职能部门要加大监管力度外,商家也应诚信经营,共同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对消费者来说,在提高警惕、擦亮眼睛的同时,也不妨破除对进口水果的盲目崇拜,应季的国产水果物美价廉,同样具有优秀的品质和竞争力,在基于自身需求购物时,积极关注和支持本土农业品牌,鼓励高质量的国产农产品走向市场,这样既能享受到实惠的价格,也能促进本地经济的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作者:杨娉婧
相关文章
- 以音乐节为核心的旅游形态受到年轻群体青睐 编辑:汤晓雪 来源:工人日2025-05-11
- 中国消费者报长春讯记者李洪涛)近日,一场暴风雪袭击了位于吉林省西北部的镇赉县。记者在采访中获悉,在这场罕见的暴风雪中,该县市场监管部门成功处置了一起有关农民购买玉米脱粒机发生故障的投诉。秋收时节,农家2025-05-11
- 中国消费者报福州讯记者张文章)11月9日,福建省药监局通报一起无证经营药品案件。厦门市绿茵试剂玻仪有限公司在未取得《药品经营许可证》情况下,多次销售药品,被没收违法所得3.62701万元,罚款150万2025-05-11
- 中国消费者报长春讯伊少军 记者李洪涛)11月11日上午,记者从吉林省公主岭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获悉,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推动企业开办便利化,提升群众办事幸福感,该局对企业开办环节采取“减环节2025-05-11
- 住房公积金各缴存单位、缴存职工: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下调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的通知》,自2025年5月8日起,调整滁州市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具体如下:一、下调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0.25个百2025-05-11
- 中国消费者报福州讯记者张文章)2021年11月1日至4日,福建省市场监管局对益海嘉里泉州)粮油食品工业有限公司、泉州福海粮油工业有限公司等2家粮油生产企业开展体系检查。检查发现,这2家企业部分生产工序2025-05-11
最新评论